财联社11月27日电 (记者 徐浩)随着岁末临近,投资界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关注持续升温,包括瑞银、野村、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都关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2025年。趋势给出了乐观的评估。其中,“以旧换新”、“价格战”和“智能驾驶”成为三大关键词。
今年以来,在“双新”补贴政策推动下,消费者购车热情被激发。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,11月1日至24日,乘用车市场零售量163.8万辆,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长29%,同比年增长4%;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86.7万辆,同比增长4%。去年11月同期增长68%,环比增长7%。商务部数据显示,截至11月18日24时,全国汽车“报废换新”“换新”补贴申请量超过200万辆,总数超过400万辆。
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龚敏认为,从内需角度看,中国大陆实施的“以旧换新”、“以旧换新”补贴政策已初见成效,但力度不够2025年政策可能面临下滑。
“过去,刺激政策出台后往往会有一年的缓冲期,以减轻退出的影响。”龚敏预计,报废补贴标准可能会从今年的2万元、1.5万元下降到明年的1万元、7000元。同时,今年的财政预算只涵盖了一半,而明年则需要做好全年的准备。刺激预算总体金额预计保持不变,但单车补贴可能减半。
野村证券的报告提到,得益于政府的“以旧换新”补贴政策,2024年中国市场的汽车出货量将高于该行此前的预测。野村证券认为,2025年汽车市场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政策刺激。
但由于刺激政策的不确定性,瑞银和野村均提到相关补贴政策可能提前透支市场需求。在此情况下,瑞银进一步指出,在车企增加产能的前提下,“价格战”仍将持续。
“2025年即将到来,政策热潮逐渐退去,2025年1月车企之间可能会出现新一轮价格战。”宫敏说道。
与瑞银的判断类似,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也认为“价格战”尚未结束。 “在传统淡季(2025年)一季度,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以及新车型的推出,我们认为价格竞争的风险较高。为了维持销量,合资品牌可能会继续进行价格竞争。不过,与往年相比,全行业发生大规模价格战的可能性不大,更有可能在主力车型或新车型推出时通过降价策略来实施。”摩根士丹利表示。
11月27日,市场泄露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%的邮件。尽管比亚迪回应称,这是基于公司大规模采购的情况下对供应商的降价目标,“并非强制要求”,但市场普遍认为“价格战”可能会借此机会再次升温。 。
瑞银报告显示,2024年上半年,比亚迪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高达14%,远高于特斯拉同期的4%,仅低于其他所有大众汽车的25%。在中国市场合资企业。 %。
除了可能被动参与“价格战”之外,瑞银和摩根士丹利都提到,“智能驾驶”将是车企下一个积极竞争的领域。
“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将成为主要亮点之一。目前硬件端很难呈现出差异化,因此智能驾驶系统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,包括特斯拉FSD实现、无地图导航、去激光雷达等“该技术将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推广。”摩根士丹利认为,这些功能是购买20万元以下智能电动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。
“中国车企将争相打造更好的汽车,包括更长的续航里程、更强大的动力、更好的内外装饰、更好的智能体验以及辅助驾驶方面的优势。”龚敏表示,虽然近两年融资环境不如2020年、2021年,但智能驾驶领域并没有出现退步。
基于上述拉动汽车消费的因素,三大机构对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给出了乐观预期。
“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左右,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-1200万辆,同比增长28%-33%。”摩根士丹利预计,明年乘用车需求量将维持在2600万辆左右,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速将在15%至20%左右。
从投资角度来看,龚敏认为,中国自主品牌目前占据全球汽车市场20%左右的份额,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60%左右的份额,但其总市值仅占全球汽车的10%左右。公司。 “从长远来看,我们对中国品牌的投资是乐观的。”野村证券也对2025年的整体市场需求持乐观态度,认为需求可以进一步增长。
(财联社记者 徐浩)